文:電馳科研技術總監/羅玉林
Model 3/ Y的電氣架構基於全新模組化平臺設計,結構基本一致且部件通用率極高,電氣系統控制模組高度集成,電氣線束長度大幅減少,全車取消了傳統的保險絲與繼電器,全部由E-FUSE取代。每個E-FUSE即可取代1個保險絲加1個繼電器,同時實現可控開關線路保護及診斷功能,且功能更多、更智慧、更可靠、更小更輕。
電子保險絲是場效電晶體(MOSFET)和電流感測器組成,當通過場效電晶體的電流超過固件或硬體限制時,E-FUSE可以在幾毫秒內中斷電流,E-FUSE是沒有任何活動部件的電子開關,直接與保護電路配對,對於傳統的保險絲在電氣故障期間,大電流可能需要花費幾秒鐘的時間才能斷開。每個E-FUSE都是一個智慧開關,內部集成有微處理器,並且包含特殊的硬體,如電流感測器,溫度感測器,熱敏電阻等。
Model 3/ Y車型的車身控制器包括: 前車身控制器(VCFRONT)、左車身控制器(VCLEFT)及右車身控制器(VCRIGHT),實現就近控制,如圖1-2 所示。前車身控制器位於車輛前部, 12V輔助蓄電池正後方,控制器主機板元件都在正面,反面沒有元件,通過散熱矽脂與鋁殼貼合進行散熱。MCU是ST的SPC56EC74L8,主機板上最多的元件為5C426N MOSFET,邏輯電路控制MOSFET導通給前部設備提供電源,如圖3 所示。



前車身控制器是全車一級電源管理者,為前機艙部件和左右車身控制器及主機供電,全車低壓部件沒有一個保險絲和繼電器,使用 E-FUSE/ HSD 代替傳統保險絲與繼電器。HSD內部集成了電流和溫度檢測電路,可以全程監控各低壓設備電流,發生電氣故障時能更快切斷供電,維護用電安全,如圖4-5 所示。


前車身控制器(VCFRONT)第一大作用是邏輯控制,也就是傳統BCM的功能,包括:
- 檢測功能,例如制動液位元檢測、電池溫度檢測、環境溫度檢測、冷卻液溫度檢測等。
- 驅動控制功能,例如高低音喇叭驅動、前部大燈的驅動控制,前擋風玻璃加熱驅動、前備箱燈光及鎖的控制等。
- LIN線控制功能,例如,左右前大燈LIN、雨刷LIN及Homelink LIN等。
- 融入了部分空調控制功能,例如,冷凝器風扇驅動、電池冷卻泵驅動、動力冷卻泵驅動、TXV膨脹閥控制、Chiller 膨脹閥控制等。前車身控制器第二大作用為電源分配,其為 MCU、Autopilot ECU、ESP、Drive lnverter Front & Resolver、i Booster、ACC Radar Front、EPAS、Body Controller Left、Body Controller Right 等控制器供電。它的優點首先可以做到每一個控制器供電的可控性,可以檢測每一個 ECU 的用電情況,並且可以在靜態功耗高時徹底斷掉某些 ECU 的供電,其次是省掉了傳統的繼電器及保險絲盒,使用MOSFET取而代之,使得供電部分的可靠性更高。
左車身控制器安裝在A柱下側,儀錶台左側,駕駛員小腿位置處,左側車身控制器主要負責了以下幾類電器的配電和控制。包括,左側相關部件如儀錶板、方向盤位置調節、照腳燈等。座椅和車門,左前座椅、左後座椅、前門、後排車門、座椅、車門鎖、後照鏡、尾燈等,如圖6 所示。

右車身控制器安裝在右前A柱儀錶台骨架平行處,右車身控制器與左車身控制器有略微區別,主要負責了以下幾類電器的配電和控制。包括,右側相關部件,超音波雷達、空調等。座椅和車門,右前座椅、右後座椅、前門、後排車門、座椅、車門鎖、後照鏡、尾燈及後高位刹車燈等,如圖7-8 所示。


相較於傳統的配電架構,特斯拉的架構方案有以下優勢:
- 雙供電電源加雙接線柱輸入的高可靠性。兩個輸入電源從兩個獨立的接線柱進入VCFRONT,而傳統配電盒是單線輸入的,特斯拉的方案可靠性明顯更高。
- 基於半導體器件的雙供電的高可靠性。對於雙電源設計(包括雙電源輸入和雙電源輸出)的單路開路故障,安全性方面,半導體設計和保險絲是一樣的,但對於單路短路故障,半導體器件的保護動作速度遠高於保險絲,所以也就更安全。
- 控制和執行的融合,淡化了配電盒的物理概念,VCFRONT、VCLEFT.VCRIGHT本身即是一個ECU,同時也是起到了配電盒的作用,這二者功能進行了融合,BCM可以直接控制任意負載。
- 保護和控制的融合,基於半導體器件的配電帶來的另一個優勢就是,線路保護和控制融合了保護即控制,控制即保護。
- 保護和控制的融合帶來的另一個優勢就是,每條線路都變得可以獨立控制,也就是說,可以針對每條線路單獨程式設計控制。
- 診斷功能。基於半導體器件的配電帶來的另一個優勢就是,原來開環的控制電路,現在可以做到閉環了。每一條線路都是可以監控,可以診斷,且資訊可以聯網。